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游记 > 车友游记

《带着家旅游》中国第一部房车生活游记(二十)

点击量:-- 2012-12-12 编辑:admin 来源:21世纪房车

我将车停在行知公园对面的练江边上,在这里过夜,简直就是把家安在风景画里头。

晚饭后,我在练江边上散步。曲曲弯弯的练江妩媚得像仙女身上飘逸的裙带,它平静地跌落在紫阳山麓,温馨地依恋着沧桑的徽州古城。练江的下游不远处就是渔梁坝,据说这座拦水坝建于晋代,一直在用。与水坝紧邻的是渔梁镇,它是依靠便利的航运发达起来的,曾经帆樯如林,街市若潮,那可是雄霸明清商界300余年的徽商起航地。

早几日去了千岛湖,至今还陶醉在游湖的兴奋之中。如今又来到这山青青水蓝蓝满目秀气的好地方,于是就停了脚步,坐在临江的靠背椅上,默默地看着渐渐消失的天际霞光。其实人像小鸟,在外面飞久了,想回窝;在窝里待久了,又想出去飞。这心情也一样,寂寞时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热闹,喧闹时又想找个清静的地方。带着家出来就方便了,找热闹也好,找清静也好,爱去哪里就去那里,世界大了什么地方没有?

第二天早饭后,我们去了太平桥西侧的太白楼。太白楼为双层楼阁,挑梁飞檐,为典型的徽派建筑。相传唐天宝年间,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,结果在练江失之交臂,后人为了纪念李白就在他饮酒的地方建了太白楼,现在的太白楼成了新安碑园,我们看过之后就进了古城门楼。

刚走进古城,迎面就是造型别致的许国八脚牌坊。牌坊是封建社会的最高荣誉象征,用来标榜功德宣扬礼教,或者说是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的“精神文明建设”。据统计古徽州有牌坊千余座,现存的还有百余座,誉为我国的牌坊之乡。许国是明时歙县人,曾是皇帝的老师和重臣,官至礼部尚书,加封太子太保,为嘉 靖、隆 庆、万 历三朝元老,是歙县人的骄傲。许国牌坊雕饰华美精细且古朴大雅,上面的“先学后臣”等字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题的,成为歙县牌坊的典范。

许国牌坊边上就是徽园,现代人搞的仿古商业一条街,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。我总感觉这古县城也实在太小,有点大响动也许全城都能听到,但对旅游者来说并不是坏事,许国牌坊、南樵楼、陶行知纪念馆和斗山街全在一条街上,相距很近,不必问路。这南樵楼当地人叫“24根柱”,建于隋代,宋、明时期重修过,现在基本上保持着宋代的风密密的24根“排栅柱”,这在中国的其它地方很难见到。歙县的博物馆就在南樵楼中,展出历代不少文物,但要门票50元,没进去,就直接去了“陶行知纪念馆”。

 

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、诗人,歙县潭源村人。他从美国学成回国后,积极提倡平民教育,推行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、“教学做合一”的生活教育理论。纪念馆门厅正中是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,二楼为展厅,陈列陶行知生平事迹和有关文献、实物,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。

走出纪念馆,边上就是斗山街。这斗山街因东靠斗山而得名,是一处集徽派古民居、古街、古雕、古井、古牌坊于一身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。但是,说它是街似乎有点不确切,街上根本无法驶车,就是骑个自行车避让行人也很费周折,确切点说是条小巷或者叫窄巷。磨得溜光的石板路伸向远处,仿佛是一页页远去的历史,我们就边走边读这些老旧的历史。一路读过去,有典型的徽州民居汪氏家宅、官府人家杨家大院、古师塾许家厅、世代商家潘家大院、千年“蛤蟆”古井、传世不多的木牌坊等等。这些古宅现在都还住着人,但悠悠岁月面面白墙总还能给我们这些远方来的游客无尽的遐想。每转到一家宅院,往里看,总有些老人坐在天井的大树下聊天或者打牌。看着这些颇有特色的徽派古民居,我忍不住往里走,他们也视而不见,显得豁达大度和悠闲自在。外表看不出来,想不到这些普通的民居都不普通,全是些深藏不露的徽商豪宅大院。

除了古县城,歙县的乡下还有不少可去的地方,但我的心早已飞向了黄山。

在歙县吃过中饭后,就兴冲冲地向黄山驶去。到了黄山脚下的汤口镇,车停在阳光土菜馆前,就去了解和张罗明天游黄山的有关事宜。

毕竟住在大山的脚下,天一黑,静得没有一点声音。

文章标签:
提示:支持键盘"← →"翻页
两步加入优质房车
露营社群

1.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
2.请标注“有车”或“无车”

"买房车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