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方式和爱好以及处事哲学,只要他的选择没有伤害到他人和社会伦理道德,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按照自己的意愿,去要求别人或干预指责别人的选择。也许当你在轻易的指责他人时,可能你正在犯着你在指责他人的错误。国外华人之路是艰辛的,我们还是应该多一些理解。
2月5日早上五点钟,宾馆老板钟先生便来电话向我们告别。说一会他要去做太极拳,不能前来送行了。原因是我们六点就要离开酒店,去乘早八点的火车前往日惹。
钟先生现在已经八十一岁了,生在印尼,父辈很早就离开了中国,是位南方人。钟先生一直在从事挖掘机市场销售工作,也经常往返中国大陆及香港等地。由于,一生都是做个体生意,所以,退休后也没有劳保工资,老了以后,自己买了地做起了宾馆生意。
当我劝说他,这么大年龄了是否应该休息了,他无奈的摇摇头,并摸摸自己的上衣口袋说,只有自己口袋里有钱了,老了才不怕。随后他问我,"你们和你的孩子出去一起吃饭,谁花钱呀"?我告诉他,"一般都是儿子掏钱请我们"。听了后,他却淡淡的说,"虽然,儿子也请我们吃饭,但最后都是我花钱",看得出老先生对儿子还是不太满意。为了不再引起老先生的伤感,我便解围的说,"你儿子也不容易,他们还需要打拼,需要养活自己的孩子,做父母的就尽力吧"。他看了我一眼,便在纸上写了两个字"知己",然后怕我没明白,又对我说"你知己呀"。
其实,我们刚来时,老先生很是谨慎,明显看出老先生很有防备心理。不过,几天来的交往,老先生似乎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,甚至原定要交的住宿押金,也不再跟我们要了。临别时,还特意分咐服务员给我们送来一些上火车吃的东西。
图片说明:这就是钟先生自己的宾馆。
老先生似乎很愿意与我交谈,也许是常年在这里,很少与人用华语交流,更多的可能是寂寞和孤独,又没有老伴。不过他最多谈的还是华人在印尼被当地人排斥的问题,以至常常流露出那种恐慌的神态。也许是1965年发生在雅加达的排华事件,给他带来了太深的伤害,自今也没有让他摆脱当年的阴影。
对于那段历史,究竟是一个历史政治事件,还是一个民族仇视的历史必然,我无法知道,也不想与老先生深谈,因为,那毕竟是印尼华人一段不能平息的伤痛。
不过老先生也说,"你们这些人来这里旅行,他们是不会排斥的",接着他又说"他们只是对我们这些在印尼生活的华人非常歧视,政府、银行等部门从不用华人",这是老先生几天来不断重复的一段话。看来老先生在这里过的并不开心。
图片说明:老先生总是在封闭十分严密的房间里与人交谈,也许是被吓怕了。
雅加达正在发展建设,但他们的现代化理念似乎还停留在我们的九十年代后期,有些地区可能还处于我国八十年代的水准上。
钟先生通过他儿子在网上,给我们预定了火车票。我们凭网上的定单再到火车站去换火车票。
我们六点就到了火车站,此时车站人不是很多,但车站警察却很多,而且主动帮助我们换了车票。
雅加达车站候车室,直接在火车道的站台上,而且有许多充电插座。
不一会站台便站满了准备乘车的人。
我们提前上了火车,此时,车厢里人还不多而且很干净。当然,这也是钟先生向我们推荐的比较好的动车。
列车上有电视、值班民警电话和列车行程地图。
列车开始起动,许多人还没有睡醒,上车后便又开始睡上了。
列车在继续的前行,沿途我们领略到了南太平洋,这一东南亚大岛的热带雨林及秀丽风光。虽然铁路两侧,我们很少能看到丘陵和高山。但却有丰收的香蕉树、连片的简陋屋、开阔的水稻田、茂密的丛林木。
沿途印尼风光。
路口处,摩托车大军在等信号。
不知这是第几茬水稻,地好像刚刚平整完并灌上了水,准备继续种。
挺有特色的印尼民宅,不过一路上总感觉有些破旧凄贫。
列车沿途风光。
一位铁路管理人员趁停车时看手机。
铁路围墙上的涂鸦。
铁路警察在用对讲机联系。
虽然,我们买的是软坐席,但因乘车人不是很多,所以,相当于软卧一样。
中午了,列车员送来了盒饭。
这是几天来,第一次吃到这么好的米饭,有点像国内东北大米。
当列车驶入中部时,两侧出现了丘陵地貌。
列车美女服务员。
工人正在修理铁道。
今天断断续续下了一天的雨,玻璃上都是雨花。
乘火车欣赏印尼的风光美景,真是一大乐趣。
地图上的红线就是列车惯穿爪哇岛东西走廊的一条大动脉。
下车后,通过谷歌导航前往宾馆。
虽然是动车,但却晚点了两个多小时,晚上六点才到达日惹。
火车站前街景,显得有些杂乱,没有一家像样的饭店,几个小摊床让你没了一点食欲。
这是我们在网上预订的离火车站很近的酒店大楼。通过酒店帮助我们联系上了,明天早上前往婆罗浮屠旅游的车辆。
(文章来源:水墨凡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