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 > 综合新闻

开房车来北京逛庙会 感受浓郁的老北京文化

点击量:-- 2016-02-05 编辑:admin 来源:21世纪房车网

要过年了,北京庙会上年味有多浓?京味又有多浓?老北京人都来看什么热闹、吃什么美食、买什么年货、祈什么福愿?快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来感受吧!

天坛 最隆重的仪式

人们对上天一直就怀有一种敬畏和感恩之情,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祭天典礼。而在皇城根脚下,祭天则多了一分皇家的大气和庄重。

每年的天坛庙会,在大年初一这天,都会举行祭天仪仗和乐舞表演。祭天仪仗队伍声势浩大,由320名演员组成,他们手持旌旗、幡幢、宫扇、伞盖、静鞭、兵器等仪仗用具,并且身穿符合各自身份的古装服饰,展现了皇帝、百官、侍从、武士等多种历史人物形象。在场的人们可以亲身体验祭天仪式的宏伟盛大场面。

圆明园 冰上翩翩起舞

冰嬉,是清代对冰上活动的泛称,源于满族民俗。当时的冰嬉主要在西苑太液池举行(如今的北海),乾隆皇帝每次都会带着众妃嫔前来观赏。

如今每年春节庙会期间,圆明园都会进行冰嬉表演——“香妃传奇”。激昂的战鼓声响起时,身穿红、黄、白、蓝四色服的60余名八旗士兵,脚踩冰刀、手扛旌旗,在冰面上排列成不同队形,动作潇洒飘逸、灵活敏捷,并在其中不时穿插高难度杂技动作。

[FS:PAGE]

大观园 心系红楼梦

“一个是阆苑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暇。若说没奇缘,今生又偏遇着他”,走在北京大观园古典的园林里,一曲《枉凝眉》是否让你想起了林妹妹,为她的多愁善感、红颜薄命而深感惋惜?北京大观园,是为拍摄1983年版电视剧《红楼梦》而修建,园中的亭台楼阁、山形水系、花草树木均力求忠于原著。

大观园每年春节都会举办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文化庙会,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对“元妃省亲”、“宝黛成亲”等经典片段的再现。表演者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红学爱好者,他们汇聚在此,身披古装华丽巡游,虽不是专业演员,但凭着一颗热爱的心,为现场观众带来惟妙惟肖的精彩演出。喜爱红楼梦的读者,一定不要错过。

玲珑兔爷儿

作家老舍在《四世同堂》中有这样的描写:“脸蛋上没有胭脂,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,红的,上了油;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;这样,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,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。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,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,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,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。”

老舍笔下的小可爱,就是老北京兔爷儿。它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,兼具神圣性和世俗性。兔爷儿是用泥做的,兔首人身,竖着两个大耳朵;脸贴金泥、身施彩绘、披着甲胄、插护背旗;或坐或立,或捣杵或骑兽。早期是人们祭祀时为防止小孩捣乱而给他们的玩具,如今已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
活脱面人儿

面塑,又叫面人,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手艺绝活。以面为原料,调配成不同色彩,用手或简单的工具,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。原来北京冬天的街头,常能看到捏面人的,推一辆自行车,后座上立着草靶子,靶子上插满了用竹签挑着的面人。那时候捏得最多的就是孙悟空和猪八戒。

2016年是猴年,北京各大庙会上毋庸置疑是齐天大圣的主场,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猴子,为春节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欢乐。而除了会有很多中国传统特色的形象外,如今庙会上的面人也是与时俱进,有小朋友喜爱的米老鼠、机器猫、小黄人等卡通造型。

[FS:PAGE]

甜蜜糖人儿

另外一个能呈现猴子形象的老北京传统手艺,就是吹糖人儿了。旧时的小贩,挑着担子走街串巷,担子一头是一个小柜子,柜子里有一炭火炉,炉子上面的大勺里盛满了融化的麦芽糖稀。用小铲子取一点热糖稀,放在涂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,然后用嘴衔住一端,吹成一个泡后,快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质模具内,再用力一吹,稍等片刻后打开木模,糖人儿就大功告成了。

糖人儿可以吹成孙猴、金鱼、小耗子、灯笼等各种造型,很受小朋友喜欢。因为不仅制作过程很有意思,而且最后还可以吃掉。满嘴的甜蜜对于孩子来说,或许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。这项传统手艺,如今在别的时间和地点可以说是基本见不到了,只有每年的春节庙会上才能有幸目睹。

旋转吉祥轮

风车,又叫吉祥轮,传说是财神爷的仪仗,有“四季平安,吉祥如意”的寓意,明清时期流行于北京的各大庙会。去庙会买风车时,不能讨价还价,甚至不说“买”风车,而要说“请”风车,体现出老北京人对于象征吉祥的事物,心怀敬畏和崇尚之情。

传统的风车,先用高粱杆作为骨架、和彩绘纸和粘土一起做成泥鼓,再将竹条弯成圆环贴上彩纸做成五彩风轮。把他们组装起来后,在骨架上套一根皮筋,皮筋中间绑一根竹签做鼓槌。当风吹动风轮时,带动竹签击打泥鼓,便能发出清脆的响声。庙会上常有人手持风车,如果没有风,便大力一挥,为的就是让风车转起来听到那悦耳的声音。

北风里来一碗热茶汤

茶汤,是老北京汉族风味传统小吃。制作方法是将糜子面洗净,用凉水浸泡约两小时,沥净水,碾压成面,再经过细箩,即成糜子面;龙嘴铜壶内盛满沸水,先在碗中倒入少量温水,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,再用沸水将面糊冲熟;最后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、白糖和桂花等即可食用。

北京天桥的茶汤李,被授予中华名小吃的称号。味甜香醇,色泽杏黄,绵软细腻。味道有十几种,杏仁粉、藕粉、油茶、菱角粉、牛骨髓粉等。在寒冷的冬天,来上这么一碗,全身都暖和了。在庙会上吃茶汤的同时,还能看师傅现场制作茶汤的过程,龙嘴铜壶很大,壶嘴很长,倒水的过程也是一项技艺。

[FS:PAGE]

鲜嫩爆肚最爽口

爆肚是老北京风味中著名的回族小吃,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。用鲜牛肚或羊肚洗净后,切成细条状,用沸水焯熟,火候十分关键,才能使爆肚鲜嫩、香脆,再蘸上油、芝麻酱、香菜末等调料食用。

开创于清光绪年间的爆肚冯最为有名,是百年老字号了,被评为中华名菜点之一,素以爆肚脆嫩、爽口而为人称道。如今一代又一代的传人,将爆肚冯的独特做法传承下来、发扬光大,我们也才有机会在庙会上大快朵颐。

不油不腻是灌肠

另外一个在庙会上最常见的小吃便是灌肠,明代期间开始在北京流传。《故都食物百咏》中记载道:“猪肠红粉一时煎,辣蒜咸盐说美鲜”。灌肠分为两种,一种是用猪肥肠制作的大灌肠、一种是拿淀粉和豆腐渣用猪油煎制的小灌肠。现在人们常吃的则是第二种,将甘薯淀粉蒸熟晾凉,切成菱形薄片,用猪油煎炸,出锅后浇淋上咸味蒜汁,别有风味。

戒台寺 钟声响起时,祝福传万里

在佛教文化中,撞钟有“闻钟声、烦恼轻、智慧长、菩提增”之说,而在除夕夜撞钟,则多了分“辞旧迎新、祈福纳祥”的吉祥之意。享有“天下第一戒坛”之称的戒台寺,就会在每年的除夕之夜,举行撞钟、点莲花灯、系辐条的仪式。很多市民冒着严寒在晚上抵达戒台寺,就为了在零点时分能撞响新一年的钟声。

戒台寺的撞钟祈福有很多讲究:要有轻重缓急的节奏,抑扬顿挫的乐感,传的遥远而且回荡不止。尤其是在除夕午夜这样重要的时刻,敲钟时,要紧七下、慢八下,不紧不慢二十下,这是一通,重复三遍,共撞105下,最后再撞三下,共计108下,最后一响下还需在凌晨12点钟,撞钟时还要念固定的佛经和钟偈。

雍和宫 焚香拜佛祖,头一柱最灵验

千百年来人们始终相信,头炷香,表示对佛祖的至高敬意,同时也能得到佛祖庇佑,使得全家幸福平安、人财兴旺、万事如意。所以,能在每年春节的大年初一,亲自在寺庙里点燃头柱香,是信佛之人的一份荣耀和精神的寄托归属。北京市内香火最旺的寺庙要数雍和宫了,它是著名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。自古以规模宏大、驻锡高僧众多、设有“金本巴瓶”和实施“金瓶掣签”制度而闻名于世。

每年雍和宫的头柱香,都会吸引上万来自全国的各地想要祈福的人们。他们从前一天的早上便开始在雍和宫门外排队,心怀虔诚、不惧严寒地等待一天一夜。大年初一寺院刚开门时,香客们如潮水般涌入,奔跑着只为成为第一个点香的人。

文章标签:
两步加入优质房车
露营社群

1.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
2.请标注“有车”或“无车”

"买房车"